close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張艾嘉:從美麗到華麗的創作底蘊


 



德國哲學家馬克思曾說:


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,


那就應該減少工作量。


在面對全球金融冰河世紀,


當兩種選擇都不能成為答案時,


曾唱出上班族內心吶喊歌曲「忙與盲」的張艾嘉,


走過演員、歌手、導演、編劇的人生旅途,
這次用舞台劇告訴你另一個出口。



文/黃亞琪 圖/黃建賓

20094 Cheers雜誌


歌手、導演、演員的角色,放在張艾嘉身上,無人質疑;然而,說起上班族與她的關係,不免讓人好奇。

生活是肥皂香水 眼影唇膏


許多的電話在響 許多的事要備忘


許多的門與抽屜 開了要關 關了又開 如此的慌張


我來來往往 我匆匆忙忙  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


忙忙忙 忙忙忙


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


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


盲盲盲 盲盲盲


盲得已經沒有主張


盲得已經失去方向 

驚訝嗎?早在1985年,張艾嘉在《忙與盲》專輯所唱的「忙與盲」,拿到今天來看,一樣貼切,一樣傳神,完全道盡上班族的心聲。

幫張艾嘉製作過膾炙人口《愛的代價》、《忙與盲》專輯的李宗盛曾形容張艾嘉的聲音:「雖然不甚專業,但有一種安定的感覺,是一種神經質的溫柔情感。」就是這種神經質的溫柔打動所有人面對工作的困頓。而20年後的今天,她用一種更具體而微的方式來傳遞時代的脈搏。4月中即將上演的舞台劇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》,由張艾嘉和香港著名劇作家林奕華聯合創作,或許不能在這個不安的時代提供答案,但至少可以帶給觀眾一個晚上的喘息。

多元接觸,化身都會上班族代言人


張艾嘉不但扮演舞台上那個穿著黑色套裝、表面冷酷的總經理,也是整齣劇幕後的定稿者。

「創作是跟著生活走。」導演林奕華有了方向,與期待多年合作的張艾嘉思考衝擊後,認為上班族的生存法則是現代城市共同的問題。「以一家面臨金融危機的跨國公司為背景,表達都市白領的集體『迷茫症』,希望提醒大家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,」張艾嘉直陳創作的本質精神。

當意念風格強烈的林奕華碰上文字寫實的張艾嘉,兩人花了5天時間,將13個性格鮮明的上班族角色躍然舞台。

從去年10月該劇在台北景美排練起,協助側拍排練過程的王耿瑜認為,林奕華導戲意念風格很強烈,配上張艾嘉貼近社會感,以故事和關係出發的寫實文本,包括劇情中人的關係和舞台上走位,都起了不同火花,「兩人合作發揮了加乘效益。」

沒正式上過幾天班的張艾嘉,如何寫出「白領驚慌記」?

「每個人接觸到的都是所處的單一職場,但張艾嘉透過電影或廣告,接觸的行業更廣泛,更可以廣泛來看上班族面臨的本質問題,」這是從1988年跟張艾嘉一同合作舞台劇《今夜菜色如何,娘子?》、且於1995年出任張艾嘉所執導電影《今天不回家》擔任副導的王耿瑜近身觀察。

1986年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《最愛》,到近年來廣受好評的《心動》、《20 30 40》或《生日快樂》等片大放異彩,張艾嘉的電影語言多半被冠上「女性意識」的標題。當大家都以為她陷入「慣性思考」時,去年秋天,由她編導的《一個好爸爸》上映,從未涉足黑道的她也寫出了林奕華口中「比男人更了解男人情懷的劇本」,正是多元接觸後的沈澱證明。

很多人會好奇,張艾嘉在劇中飾演的角色和真實生活中的她是否有相同點?在《華麗》舞台劇中,張艾嘉扮演一個控制欲很強的女上司;生活中,她在香港註冊了一間公司Red on Red,簽了劉若英、李心潔和楊淇3名藝人。她在公司做的事情就是簽支票、看劇本、和人見面。編這個劇本時,她還把公司兩個房間打通,做成一個排練廳。在寸土寸金的香港,要擁有這樣空間的辦公環境,是很難得的。

因此,描寫職場生態,張艾嘉不是全靠想像。310日,張艾嘉和林奕華造訪YAHOO!奇摩,小小的員工休息室頓時擠進約百人,其中不乏七年級生。「職場中最大的挫折是什麼?」當場有人發問。穿著黑色緊身洋裝,俐落短髮,畫著淡妝的張艾嘉丟出一個豪邁的答案:「太多了,要想一下。」

當年挫折,成為工作動力


「最大的挫折,應該是年輕時跟嘉禾簽約。大老闆跟我說,妳人看起來不錯,但為什麼螢幕上看起來不漂亮。」張艾嘉繼續說,「這表示要走進這一行,就要靠臉吃飯。哇!當時有如當頭重擊。如果當演員靠的是一張臉,這不是我要走的路。我回去後,想很久,隔天就解約。」

因為這個挫折,張艾嘉開始思考怎麼走演藝這條路。她說,她沒有放棄,只是思考得更完整,反倒讓她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向,讓演藝生涯走得更久。

既然沒辦法靠臉蛋吃飯,就要往深度表演跟創作邁進,不管是哪一項,「說故事到位、講關係透徹」,向來是她的拿手強項,這要歸功於張艾嘉愛閱讀的習慣。

除當代小說是她的最愛之外,舉凡楊牧的詩到六年級生謝旺霖的《轉山》,都是張艾嘉涉獵的範疇。趁著來台進行最後彩排空檔,張艾嘉到誠品採購書籍,還一度買到完全提不動的狀況。

閱讀也是張艾嘉創作快速的源頭。王耿瑜回憶,1996年時,張艾嘉擔任GoGoTV總監,15集量的廣播劇本,常常是張艾嘉、戴立忍和她3人包辦。



她是一個喜歡寫字的人。「不喜歡用電腦,習慣用fax。」王耿瑜笑著形容,一枝好寫的筆對張艾嘉來說,是很重要的,因為牽涉到文思脈絡的流暢與字體好看與否。習慣早起的兩個好朋友曾就「一支好寫的筆」話題進行討論,一不小心就從原本的吃早餐,一談談到了午餐時刻。

「她在做的同時,還會不斷調整,」王耿瑜表示,《華麗》一劇之前歷經深圳、北京與新加坡的演出,為了因應台灣環境,劇本在開演前,張艾嘉仍不斷調整。雖然變動,但也因她清楚界線在哪裡,當意念落實時,執行的意志力相對強烈,這樣的人格特質是張艾嘉創作不輟的發動器,連知名小說家張大春都不由得敬佩地說:「不到一星期完成一個劇本,比金庸還快速。」

張大春在1985年為張艾嘉第二張專輯《忙與盲》中的「艾嘉愛家」寫詞。他形容張艾嘉「從年輕時就是一個會給人很溫暖,很有感染力的一個人。」在張大春的印象中,忙到常常忘記赴約的張艾嘉,總有辦法將各方人馬與資源整合起來,產生好作品。

如果作品真的不好,她也夠坦率。《某年某月某一天》是張艾嘉執導的第一部影片,收工後,她邀請探班媒體一塊吃飯,多喝了幾杯後還對著記者說:「拍得很爛,真的,你們不要叫人進影院去看。」

之後,她在電影導演路上日臻成熟,《最愛》、《少女小漁》、《心動》、《20 30 40》的細膩深情,為她贏得業內尊重。一路走來,張艾嘉30多年的生涯,和她送給《Cheers》雜誌讀者的一句話:「享受你的工作」,不謀而合。



因為「喜歡」,才看見真正的美麗


戲劇之外,近年來,張艾嘉最知名的另一個身分,恐怕是台灣世界展望會的終身志工。她最怕別人讚揚她在做善事,因為哪一種工作、哪一種角色對她來說,她都是因為「喜歡」。「如果沒有enjoy(享受),我就不會去做。」在喧囂的記者會後,坐在會議室中的張艾嘉說著自己的生命基調。

「一做就做16年,這件事情不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。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表示。

第一次拜訪非洲的強烈感觸,植下持續不斷的種子。「當我享受一口食物時,我會想到背著嬰孩,走上24小時,才能買到食物的非洲婦女,我不禁開始想,到底什麼是公平?到底什麼才是價值?」這是1993年,張艾嘉第一次受邀擔任展望會義工,出訪非洲索馬利亞回台後的感言。

16年前後的兩段行程紀錄影片,見證了張艾嘉投身義工行列,從質疑到肯定的歷程。

面對戰亂,即使有心投入也難免感到渺小無力。直到第3年,從前線展望會工作者不斷付出、沒有停過的身影中,張艾嘉才終於明白,其實自己每年只去一次,是最沒有資格說無力的人。當她清楚這點後,任何無力的字眼就再也沒有出自她的口中。

今年2月,張艾嘉重返衣索比亞。衣索比亞深深烙印在世人的腦海裡的「餓」名和髒亂,看在張艾嘉眼中,那種簡單卻充滿強烈生活感的知足,才是真正的「美麗」。

最後一天,12人展望會探訪團來到當地博物館,他們發現館內陳設的古物,竟與剛剛拜訪人家中所使用的器具是一樣的,「古代與現在沒有差距」。16年後的重返之旅,讓張艾嘉發現「另一種美麗」,也開始「重新思考什麼是貧?什麼是富?」

過去,「愛情」兩字是圍繞在張艾嘉身上的故事;現在,年齡、生活、自身經歷,讓張艾嘉開始多了許多關於人生、親情、社會的思考。她的義工之行影響了許多藝人參與,另一方面,張艾嘉用接廣告的經費成立了關懷青少年成長的果實文教基金會。

重新思考生命的基調


表演,依然是張艾嘉最喜歡的工作,她放不下。因此,20年後,當電影所有環節她都浸足過,反而「返璞歸真」,回到連一步走位都需精準到絲毫不差的舞台劇表演。

在林奕華眼中,張艾嘉是一個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在哪,遇到事情做不好,會不斷分析原因的人。她不是不服輸,而是要讓事情更完善。林奕華表示,剛排練這部話劇時,張艾嘉還擔心是否會忘詞,結果發現她記台詞的功力比年經演員還熟練。

多年來,她已經習慣了11點前睡覺、早起的生活,但演出長達3小時的舞台劇,演完就已近午夜,演出結束後常讓她興奮得無法平靜,跟劇組的人聊天、吃宵夜,生物時鐘被改得支離破碎,但她心甘情願,「就年紀來說,體力會比較累,但我還是喜歡創作、表演,這對我來說是簡單的,它的難度不會讓我痛苦。」

關於張艾嘉的各種討論很多,但她套用李宗盛「生命中的精靈」歌詞:「他們通通都猜錯」以對。「女人走自己想走的路最美。她是導演,她是個母親,更是一個勇於追求自己的女人。」主持人陶晶瑩在電視節目《愛上陶花園》中描述張艾嘉的話,則做了最佳的詮釋。

林奕華(香港舞台劇導演,1994年以《紅玫瑰白玫瑰》獲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)

與張艾嘉的關係:舞台劇合作導演、朋友、偶像


張姊是我的偶像,她很「人」。偶像跟粉絲的關係很怕看得太真。但我們有共同的興趣:文學、電影和人。

當你跟她一起工作、巡迴,工作24小時下來,她很多人性的部份,會打破對於偶像的刻板印象。

張姊喜歡想問題,我也喜歡想問題,彼此有不同角度,結合起來就有內容,沒有衝突。

張大春(知名小說家、廣播人)

與張艾嘉的關係:《忙與盲》專輯中「艾嘉愛家」作詞人

早在1985年,與作家袁瓊瓊合作譜寫了《忙與盲》中歌詞。我稱她大姊。

她是唱國語歌咬字最清楚的人。是我敬愛的張艾嘉,也是我朝思夜想的張艾嘉。 

還記得當年跟她合作談案子,約早上見面也不來,晚上見面也不來,結果是在別人見面時就來了,還真是「浪漫」。


她是少數可以將各方資源整合起來的導演。因為她會做到比人家更準時、更有紀律。

而她很欽佩有才華的人,工作時先看到人家才華的人,給予空間。

王耿瑜(電影策展人、電影創作協會理事長、果實文教基金會專案執行)
與張艾嘉的關係:20多年交情老友、工作夥伴


 


張艾嘉有一種識人能力,這種能力讓張艾嘉在不同情況下,得以面對各式各樣的人。

身為女人,她其實具備了很完整的女人面向,可以是溫柔的女人,也可以很堅強的。

堅持,但又清楚自己要什麼,不是馬上下達百分之百要求做出決定的人,在過程中會給空間,允許左轉、右轉的折衝,在一路try的過程中導向她要的方向,她是一個「一直在happening(發生中)」的人。

鄭元暢(年輕世代演員,代表作:《惡作劇之吻》)



與張艾嘉的關係:舞台劇合作演員
我會跟張姊通簡訊和MSN。剛開始聽到要與張姊合作,一定會有距離感,也因為這樣總是排練不好。

直到張姊跟我說,請將她當作對戲的女演員後,我才鬆了一口氣,慢慢減低自己的壓力,拉近彼此的距離,但尊敬還是免不了的。

在劇場排練時,有時候會看到張姊與兒子通話的情景,真的很令人羨慕,看她們母子對話親暱的情景,如果不知道的人,還以為張姊是在跟男朋友說話哩。



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doc/page.jspx?id=40288aed20322775012060687764376a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oo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